首页 > 热点 > > 内容

集群聚能,挺起江苏制造业发展“硬脊梁”

发表时间:2023-05-21 20:51:51 来源:新华日报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做强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、培育发展新动能、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。在工信部公布的全国首批4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中,江苏占据10席,数量和规模均居全国第一。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占全省制造业比重达70%。但是,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仍面临着“大而不强、全而不精”、创新原始动力不足、“五个环境”建设不优等突出问题。新发展格局下,江苏要坚持以“招”为引、以“创”为领、以“服”为基,高标准建好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省重点集群,推动部分集群加快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跃升,努力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。

以“招”为引,扩大集群高质量发展规模

江苏拥有40个产业门类,已基本形成规模大、体系全、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。然而多个产业存在“大而不强、全而不精”问题。破解这些问题,一是抓好招商“三个关键”,着力破解“招什么、去哪招、怎么招”的问题。抓好生物医药、高端医疗器械等重点行业,推动“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材料、新装备”行业应用,推行“链长制”,拉长产业长板、补齐产业短板;抓好大资金、大科技和大市场项目,招大引强,加快构建一批新的增长引擎;抓好龙头招商、平台招商、资本招商、数字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,不断提升招引质效。二是统筹招商“三大策略”,做好抢先机、引增量、优存量三篇文章。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,加强数字江苏建设整体布局、率先在数字技术“突围战”中抢先机;挖掘产业上下游、配套及关联项目,吸引其上下游企业入驻,形成“葡萄串”效应;切实服务好本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,促进大中小融合发展,持续调结构、优化存量规模和质效,着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。三是突出招商“三个坚持”,推动招商引资项目建快、建优、建强。坚持资源跟项目走,把更多资金、土地、金融等要素硬指标向“集群”项目集聚;坚持“产出思维”招引项目,突出亩产均值、综合效益;坚持“用户思维”优化服务,努力构建“引进一个、建好一个、带动一批”的招商格局。

以“创”为领,推动集群整体化提档升级

江苏以物联网核心体系为主,深度融合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区块链,拆除了创新链和产业链之间的“篱笆墙”。但是也存在着基础研究能力薄弱、创新链支撑产业链的原始动力不足、关键核心技术“卡脖子”问题突出等问题。破解这些问题,一是推进“三大中心建设”,加快形成集群创新网络。依托科研院所,构建“一批国家级、省级实验室”,加强基础研究,打造研发、示范、高端制造三大中心;加快“实验室+创新中心+新型研发机构”体系化布局,建立有效促进集群内部、集群之间跨主体、跨领域、跨区域多维网络化合作的协同创新机制。二是构建“三个体系”,打造创新策源地。完善“基础研究+技术攻关+成果产业化+科技金融+人才支撑”全过程创新生态链,构建起“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产学研资深度融合”的技术创新体系;完善从种子期、初创期、成长期到成熟期的服务链条,畅通从众创空间、孵化器、加速器、园区、企业集聚到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;完善“金融+科技+产业”协同,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,围绕重点产业链和龙头企业,拓宽融资渠道。三是聚焦“五个维度”,营造良好创新生态。加快推动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生态、打造创新生态技术体系、拓展创新人才队伍、增强创新财税金融支撑、改革重塑创新制度文化“五个维度”;构建产业链、创新链、要素链、制度链、供应链,整合人才、平台、资金、土地、数据各要素,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。

以“服”为基,优化集群发展全生态环境

江苏作为全国最早一批为优化营商环境立法的省份,基本形成优化营商环境制度体系。但“五个环境”建设还不到位,影响集群发展的堵点、淤点、难点仍在。破解这些问题,一是建立“三张清单”,一体推进“五个环境”建设。建立“服务清单”,强化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导向,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先进制造业流动;建立“问题清单”,及时找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关键问题和真正诉求,解决企业“急难愁盼”问题;建立“任务清单”,建立任务台账,明确办理的时限和任务,努力把江苏建成全球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投资目的地。二是用好“四则法则”,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。在“放”上继续做“四则法则”,围绕企业迫切希望解决的“环节多、耗时长、效率低、折腾人”等问题,把该“放”的放开、该“减”的减掉,该“除”的清除;在“管”上继续做“加法”,推行“机构融合”“职责融合”“人员融合”,确保督查内审工作的全角度、多维度、广覆盖;在“服”上继续做“乘法”,建立政企“早餐会”“企业办事不求人”“驻企5D店小二”等工作机制,解决企业多方面难题。三是释放“三大效应”,增强园区载体功能。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,围绕政策、载体、人才、平台、资金、创新等六个方面,构建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生态,放大园区吸附效应;实施园区“龙头创新引领力、龙头市场主导力、龙头群链带动力”提升行动,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上链赋能,放大园区倍增效应;建设技术创新、创业孵化等公共服务平台,盘活园区“僵尸企业”用地,强化园区内外公共服务设施的无缝对接,放大园区集约融合效应。

来源:新华日报

标签: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北冰洋产业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3   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