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(7月7日)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——小暑。小暑的来临,预示着一年中最热时间的开启。程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主治医师江筱薏提醒:小暑时节应注意健脾利湿兼养心,谨防中暑。
【资料图】
俗话说,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。“此时,人们易感受暑热、暑湿之邪,由于出汗多,耗气伤津,容易出现周身乏力、脾胃不和等症状。”江筱薏建议,在小暑时节的养生要注意两点:解暑、养心。
夏养心
江筱薏指出,夏季炎热,人们常常会觉得心烦不得眠、燥热、手心热等等,要注重静心、养心。
运用食疗养生的话,红色食物应是首选,红豆便是其中之一。“红豆富含铁质,不仅利水消肿,还非常适合心血不足的女性食用,有行气补血之功效。”江筱薏介绍。
此外,由于此时节天气炎热,血管扩张,老年人容易出现体位改变时血压波动,在床上或蹲坐时血压是较为平稳的,但若起立过快,会导致头部血压锐减,从而导致身体不适,头晕,甚至摔倒。所以在起床、蹲坐起立时不要着急,最好能够活动一下四肢,不需要时间太长,半分钟即可,然后慢慢起身,从躺到坐,从坐到站或从蹲到站,从站到走,都最好间隔1分钟以上。
小暑时节之后,天气日渐炎热,容易让人们焦躁、缺乏精神。可以通过静坐、补充睡眠等方式来养护心脏机能。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,晨练不要太早,以免影响休息。
防中暑
江筱薏提醒,小暑时节天气炎热,强烈阳光照射过久,红外线使人的大脑丧失了调节体温的能力,很容易发生中暑。此外,外界气温高,空气中湿度大,汗液蒸发困难,体内热量积蓄过多,以及出汗过多,会导致体内水和盐大量排出,当得不到及时补充时,同样可能中暑。
预防高温中暑的措施有哪些?
1、合理安排外出时间。高温天气里应尽量避免外出,尤其是正午时段,并且多在背阴处活动或休息。
2、合理补充水和无机盐。加强补水,补水方法宜少量多次,水温不宜过高,不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。无机盐的补充以食盐为主,也可通过蔬菜、水果、豆类及饮料来补充。
3、饮食清淡。少食高油高脂食物,补充蛋白质、维生素和钙。多吃水果蔬菜。
4、注意休息。保证充足的睡眠,睡觉时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。
防暑食疗——四神汤
小暑前后湿气重,有条件要给家人喝“四神汤”。制作四神汤用到的主要食材有茯苓、山药、莲子、芡实等。
四神汤以甘平为主,甘平能治水,能健脾胃祛湿气;茯苓祛湿为其长;山药补虚为其长;莲子养心安神,而薏仁擅长清湿热。所以说四神汤集化湿、补虚、清热、利水为一体。
中暑症状
一般来说,出现轻微的中暑可能会有以下症状:头晕、眼花、浑身无力、注意力不集中、面色潮红、体温略有升高等。
出现严重的中暑症状,情况就比较危险了:恶心、呕吐、意识障碍、体温升高明显甚至出现昏迷等。
出现中暑症状,应该怎样缓解呢?
1、紧急救护,脱离高温环境,迅速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,让患者平卧,头部抬高,松衣解扣。
2、补充液体,可以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、茶水、绿豆汤等,起到既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用。还可以在额部、颞部(太阳穴)涂抹清凉油、风油精等,或服用人丹、十滴水、藿香正气水等中药。
3、人工散热,使用电风扇等散热方法,但不能直接对着患者吹风,防止造成感冒。
4、采用冰敷,可在头部、腋下、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,用冰块、冰棍、冰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内封严密即可,也可应用冷水或者30%酒精擦浴,直到皮肤发红,每10-15分钟测量一次体温。
5、如较严重者,建议及时用以上方法进行初步降温解暑,必要时及时就医。
缓解中暑的穴位
【位置】
关冲穴位于无名指距指甲根0.1寸的地方,手背朝上,左手的关冲穴偏左侧,右手的偏右侧。
【方法】中暑后,可用大拇指指腹按揉此穴,同时采用指甲尖掐、压,需要注意的是按摩要有一定力度,感到发麻和胀痛后,持续按压半分钟到1分钟,然后再按压另一只手。
【位置】
少冲穴位于小拇指距指甲角0.1寸的地方。
【方法】按摩这个穴位时应采用正坐、手背朝上的姿势,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左手小指指甲两侧的凹陷处,以垂直方式轻轻揉捏此穴位。此穴是脑部的反射区,不要用蛮力,左右手可互相揉捏。
【位置】
中冲穴的位置在中指距指甲根0.1寸地方的中间位置。
【方法】中冲穴的按摩方式与关冲穴相同。
【位置】
太冲穴位于双脚背面,处于正坐或仰卧的姿势,以手指沿拇趾、次趾夹缝向上移压,压至能感觉到动脉跳动,便是太冲穴。
【方法】中暑后患者自身可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按右太冲穴,3分钟后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按左太冲穴,反复做2—3次,共10—15分钟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北冰洋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3 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